基础医学院自2021年以来,开展每月一次的“科研论坛”和“科研大讲堂”活动。“科研论坛”是专门为教授级别的教师设立的科研活动,“科研大讲堂”是为青年教师设立的学术交流平台。由八个教研室轮流承办。
3月31日上午,基础医学院在励学楼A304室开展“科研论坛”和“科研大讲堂”活动。本次活动由生理学教研室承办,刘长金教授和左月、李秋红两位老师进行了科研分享。活动由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任衍开主持,院长杨保胜、副院长张慧英及基础医学院教师50余人共同参与学习讨论。
首先由刘长金教授分享题为“抗谷氨酸、ϒ-氨基丁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介导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EPSP)和长时程加强(LTP)的形成;病理情况下过度释放可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引起神经细胞水肿和死亡。ϒ-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主要介导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产生;病理情况下,如青霉素抑制 GABA 受体导致IPSP不能产生可引起癫痫,破伤风毒素选择性阻断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出现全身骨骼肌过度兴奋。谷氨酸和GABA二者都符合确定神经递质的标准,但由于缺乏特异性抗体,要确定中枢神经系统中哪项神经属于谷氨酸能神经和GA
BA能神经,并进一步确定临床疾病的诊疗问题遇到极大的挑战。刘教授原创性地建立了研发谷氨酸和GABA抗体的方法,从抗原制备到多个复杂的细胞筛选环节,最终建立了一种能够长期存活并持续产生谷氨酸和GABA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株,解决了长期困扰临床多种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研究的关键问题。刘教授通过自身的研究经历,为大家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从0到1的创新思路形成过程,并能生产出解决临床重要问题的关键产品,是成果转化的极佳典型,极大地引发了与会各位老师浓厚的兴趣和思考。
随后,李秋红老师为大家分享名为“MIR-155在BURKITT淋巴瘤EBV阳性和EBV阴性细胞中的表达”的课题,分享关于课题的研究背景MIC-RNA155在RAG和RAMOS中的表达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MIC-RNA155未来成为治疗B细胞的淋巴瘤提供研究基础,激发各位老师对MIR-RNA研究热点的探讨。
之后,左月老师分享“一种新型金属离子螯合剂对TAU蛋白聚集诱导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研究”通过小鼠海马CA3脑立体定位注射病毒造模,并通过尾静脉注射方式打入新型金属离子螯合剂后检测小鼠的行为学及各项指标,进一步加强大家对阿尔兹海默症研究的认识,各位老师对课题涉及到的新型实验材料进行讨论。
此次活动,主讲老师准备充分,特别是刘长金教授原创性研究对大家的启发,与会老师听讲认真,整个会场的提问和讨论都十分热烈,展示出了高等学校应有的学术氛围。(文/图 买晨迪 王斌 张慧英)